作者|安国俊 杨楠 李雅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宇泽慈心公益基金;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1期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为了践行《巴黎协定》的要求、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且逐渐差异化。混合融资作为国际社会倡导的一种融资方式,旨在通过公共资金和慈善资金等带动私人(社会)资本参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效弥补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如何推动混合融资发展,加强其与绿色金融、绿色财政、气候投融资、慈善金融、责任投资、转型金融等创新协同,有效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混合融资是指利用来自政府(公共部门)、国际组织、慈善组织等具有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通过制定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结构,吸引私人(社会)资本参与,突破传统模式下资金不足的瓶颈,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推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其主要致力于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混合融资不仅覆盖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还涉及国家能源转型、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混合融资凭借政府和援助机构稳健的资金支持、灵活的融资安排、丰富的融资工具等特点,已经成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混合融资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是多边、双边开发机构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动员社会资金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二是新兴经济体不断参与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融资,成为国际混合融资的积极参与者。三是慈善组织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度增加,逐渐成为混合融资的重要力量。四是发达经济体及国际机构通过战略性政策引导、倡议引领等方式,提升私人资本参与国际混合融资的积极性。
混合融资的模式及工具
混合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优惠资本模式,即公共或慈善投资者通过直接向项目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资金,降低项目总资金成本,吸引更多私人部门参与。优惠资本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资金(包括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支付以及发展中国家本国的财政资金)、慈善资金和多边开发机构提供的资金等。我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的绿色信贷,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也承担了优惠资本的功能。二是担保或保险模式,即通过政策担保或保险来提供增信,降低融资中的风险。三是技术援助基金模式,即通过股权或债权等形式为项目提供技术援助资金,以提高被投资方的项目开发能力,降低项目运营成本。例如,亚洲开发银行清洁技术基金提供的技术援助贷款为项目的早期勘探提供了资金支持。四是项目设计与准备阶段援助资金(项目设计阶段赠款)模式,即通过提供早期援助资金吸引私人资本参与的混合融资方案。五是综合运用前述某几种模式的复合融资模式,例如,综合运用优惠资本、担保或保险、技术援助基金的复合融资模式或者融合运用优惠资本和技术援助基金的复合融资模式。
混合融资涉及的工具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包括慈善捐赠、优惠贷款、信用担保等。第二类主要包括成长股权(基金)、债权(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创新型投资工具)、中间融资工具、结构化融资工具、集合投资工具(CIVs)等。这类工具主要为混合融资项目募集影响力资本和商业资本。第三类主要包括银团贷款、基金、证券化产品等。混合融资旨在通过组合运用这些工具形成多样化的融资结构,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如公益慈善捐赠方、双底线投资者、商业投资者)参与,满足各方不同的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追求,提高投资效率。
我国发展混合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我国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贴息、专项补贴、税收优惠、优惠贷款等来撬动私人资本参与投资。资金主要由政府、国资背景企业提供,相较于国际混合融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多样化程度不足。二是投资项目的评价和筛选体系亟待完善。例如,项目相关领域的信息披露亟待加强,绿色或者转型项目的界定标准亟待明确。三是融资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缺乏长期耐心资本的支持,且慈善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国际混合融资实践中,慈善资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我国的混合融资发展中慈善资金的参与不足。同时,由于投资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长期资金供给不足。四是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有待完善。例如,我国慈善资金在混合融资中的应用存在诸多监管限制,制约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慈善组织合作参与混合融资。五是我国混合融资市场参与者的能力和投资评价机制建设亟待加强。
我国发展混合融资的建议
第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投资环境,壮大耐心资本和风险投资市场。首先,应继续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其次,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推动其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耐心资本,完善出资、评价、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最后,完善投资环境和配套政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和国际资本。比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框架,加强与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绿色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与绿色财政协调发展机制,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绿色基金的作用,拓展混合融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吸引多层次责任投资者参与混合融资的合作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基金、绿色投资基金、气候基金、慈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年金等相关方的合作。
第三,考虑逐渐形成发展援助和慈善相结合的双主体融资模式,发挥好双主体的动员和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混合融资的潜力。大力推动慈善金融发展,助力混合融资创新路径。推动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结合慈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ESG投资与慈善金融的衔接,引导资金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建议成立全国性的慈善资产管理机构,对慈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为可持续发展丰富融资路径。完善慈善金融参与混合融资的评价体系、信息披露机制及相关法规政策,细化配套的激励机制。
第四,鼓励发展影响力投资,为混合融资拓宽路径。完善相关的投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影响力投资基金的发展,为养老、民生保障、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混合融资提供支持。推进ESG责任投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响力投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影响力投资开辟公益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项目的新路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混合融资。通过公益资本、风险资本、股权资本的组合搭配,改善混合融资的风险收益结构。
第五,加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能力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产业布局、政府未来转型规划等特点,吸引不同收益和风险特征的投资者参与混合融资。政府部门要注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降低公共资本投资风险的同时,着力提高项目预期收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可持续发展投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等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资产管理机构要积极推进将ESG评估纳入投资决策流程,科学有效筛选兼具生态效益与投资回报的优质项目。与此同时,在混合融资机制下要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工具和交易结构设计,加强风险管理,降低融资成本。比如,采用股权/债权分层投资,发挥特殊目的公司(SPV)的风险隔离作用,利用政府担保或保险机制,搭配股权、债权、基金、风险资金池等工具进行增信,有效降低风险与融资成本。
第六,制定完善混合融资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慈善组织、金融机构参与混合融资,如税收优惠政策等。完善混合融资相关的项目筛选标准、规划与论证流程、运营监督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环境和社会绩效评价体系、信息披露机制、投资退出机制,提升资金流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助推形成多层次绿色可持续投资生态圈。■
(责任编辑 张黎黎)